2)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_明末不求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贝勒博和托拔大名城,以尚可喜督乌真哈超兵进屯元城,待大将军神炮悉数抵达以后,立即攻城;

  另以承泽郡王硕塞、贝勒博洛督兵自馆陶南下,先拔冠县,而后抄击漳水之南,掠其野,尽夺闯孽粮秣辎重,以为我军需之用。”

  奉命主攻大名城的将领是贝勒博和托与智顺王尚可喜。

  博和托久经战阵,曾经多次和李来亨交手,博野之役清军损兵折将,丧失八旗精锐数以千计,只有博和托几乎完整地将本部兵力溃围突出战场。他年纪虽然尚轻,但沙场经验已经十分老道,而且与摄政王关系亲密,在斗垮豪格的一场内斗中立下了重要功勋,因此跻身为睿党的核心人物之一。

  智顺王尚可喜则是一员老而弥坚的善战将领,他是东江军中少有的攻城专家。矿徒出身的尚可喜,当然精通土木作业。多尔衮启用尚可喜负责大名攻坚的任务,就是要在闯孽残部面前展现出清军攻城火力的可怕来。

  一大群剃光前额的炮手卖力地推动炮车,这些炮手几乎都是汉人,可他们已经完全满足于清军对于辽人的特别优待,并不觉得自己在清军的体制里有什么不好。

  即便是受到歧视,他们也感到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在明军时,更为舒适和安定。

  尚可喜沉住了气,他和孔有德、耿仲明都参与了出卖肃亲王豪格的一场政治斗争。但是尚可喜在这之中行动最不积极,他虽然投降了清朝,已经做了一个不为人齿的汉奸和叛徒。

  但尚可喜还是有一套自己的道德观,在他看来,自己既然已经做了“贰臣”,那么就更加不应该反复无常,继续在三臣、四臣的不归路上走下去。

  他矢志要为大清朝效忠,绝不再重演过去做叛徒的那一项旧行径。尚可喜以这种“孤忠”和“名节”自诩,实在不啻于一个让人笑掉大牙的荒谬之言,可在智顺王自己看来,他是浪子回头,并且今后还将矢志不渝,又有何错呢?

  智顺王藩下兵马也以矿徒老卒为主,他们中多数人都是经验丰富、技艺高超的炮手,而且非常擅长挖掘地道、构筑土木工事。

  这和大顺军里的苗里琛所部非常类似,苗里琛也是矿徒出身。矿工的纪律性一般要高于农民、流民,是非常好的兵源,所以他们训练成军队以后,一般而言,战斗力也是比较高的。

  尚可喜没有骑马,他步行踩踏在雪地里。为了抵御严寒,清军士兵都已经穿上了厚重的棉衣,有身份和地位的将领则多数穿着貂裘,不过尚可喜为了表现和士卒同甘共苦,没有穿锦衣貂裘,只是穿着比普通士兵稍厚些的棉衣而已。

  沉重的炮车从雪地上慢慢碾了过去,淡棕色的木质车轮嘎吱嘎吱发着声响,不堪重负的雪地被压出一道道车辙。两名炮手从后方合手推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