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_明末不求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得一定胜利以后,立即挟战胜之威,率领大军叩关,逼迫明廷割让关墙之地。现在虽然由于阿巴泰用兵失策导致清军惨败,但也使得北京城出现了空虚无备的情况,皇太极趁机率兵抵达山海关附近,并不攻城,而是遣使至京,以率领更多兵力入关助剿为名,要求崇祯皇帝立即开关。

  多年来清军对明廷造成的心理压力,经过白沟河一战以后,就将闯军塑造成了一种加倍可怕的敌人形象。

  特别是在砀山和白沟河二破清兵的李来亨,更加具有了一种神秘不可测的形象。

  朝堂之上,不管官员勋贵们内心的想法是怎么样,不管满朝文武百官有没有人已经开始准备私通流贼。但整体而言,大家口头上还是在痛斥流贼的狂悖,对于凶悍难当的小李贼,也是多加丑化。

  但是在民间,本来在河南就已经蔚然流行的“李公子”传说,经过白沟河之战以后,更在京师大为风靡。

  多数百姓对于明廷和闯军,并没有抱持非此即彼的激烈观念。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即便闯军打入北京城里,那也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改朝换代,没有什么需要多加担心的地方。

  大家反而是对李公子的传说更感兴趣——这一点当然也有闯军红队和恳德记幕后操作的影响。李来亨的麾下本来就有一位说书界的宗师柳敬亭在,他算得上是恳德记的元老之一,柳敬亭虽然年岁很大,不便亲自行动,但他的许多门徒弟子,已经活跃在了北京、西安、太原、南京、苏州等地,以说书形式给天下人宣传着李公子的种种传说。

  为了避免官府的追查压制,闯军当然没有直接宣传李公子如何兴仁义兵的故事。在多数以中原剿闯为主题的说书故事里,官军依旧是主角和正派,闯军依旧是配角和反派。

  但李来亨的人物形象却渐加丰满,他虽然是逆贼,可在评书里父亲却是被朝廷罢官的尚书,啸聚山林的原因也是因为被红娘子强行劫走。

  在这些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刻意宣传之下,京师百姓对于白沟河之战的胜利者小李贼李来亨,已经充满了十足的兴趣,人们口耳相传的李公子故事也越来越多,并且越发正面。

  “朝廷到处借兵……听说连山海关都割让给东虏了!就为了借兵来剿李公子。”

  “大家要体量朝廷的难处啊,朝廷剿贼,还不是为了保住京城吗?”

  “那怎么?我可是听说闯兵所到之处,全部免赋三年……我倒是巴不得朝廷保不住京城,咱们也能少纳三年皇粮呢。”

  “你疯了吗?胡说什么!为贼张目,也就是现在锦衣卫腾不出手来!”

  “嗨,还什么锦衣卫呢。谁不知道连关宁军都在白沟河惨败了?现在京城外面,到处都是关宁军的溃兵……这些王八蛋打了败仗,就找平民百姓撒火,朝廷治不了他们,我看迟早李闯王、李公子要治了他们!”

  “这李闯王和李公子,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?”

  “李闯王和李公子……那就是唐高祖和唐太宗一般的人物,当然是两个人啦!你没说书人讲过李公子在商洛山十八飞骑救闯王的故事吗?”

  “嘘!正当官府抓不了你们了吗?待孙督师破贼回来,朝廷一定能够中兴咱们大明的,不要胡言乱语了。”

  “嘿,朝廷要中兴,岂不是又要摊派?真不如迎了闯王呀。”

  春风越吹越紧,崇祯皇帝在偌大的紫禁城中,却感到越发的无力。他已经完全拉下脸来,做出了借师助剿这样耻辱的事情,,可是大局居然还在恶化。

  清军不是无往不胜的吗?怎么就在白沟河让闯贼打败了!

  还有那个小李贼,杀了左良玉的是他,今日破了吴三桂的又是他,这小李贼究竟何人?

  贼生异人,而天却不降中兴之才于朝廷,这是天已厌弃我家了吗?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