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,晕头转向_明末不求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当他对马牧集守军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,闯军本阵自然也就处在了一个十分脆弱、易于受到攻击的状态中。

  李来亨还认为清军尚在黄河北岸,有素来能干的谷可成盯住黄河,不至于遭到清军的突袭。而徐州剿总的解围兵马,从红队和恳德记搜集到的情报来看,徐州明军根本毫无作为,即便史可法能够拼凑出一支解围军队,他们也很难对闯军侧翼造成什么威胁。

  在这样的判断下,李来亨才敢于对马牧集发动不留后备兵力的全面攻势。在他看来,这是闯军最后一个窗口时间,他必须在清军渡河之前把陈永福和袁时中彻底解决掉,不管是收编还是消灭,决不能在腹心之中留着这样的强敌存在。

  李来亨的一切判断,都基于清军尚未渡河这一前提。

  闯军因这个错误的判断,毫无疑问已经处在了遭受重创的边缘——此时若谭泰疾行向西,立即就可以打闯军一个措手不及。

  在原本的历史上,当闯军余部接受堵胤锡的改编,以忠贞营的名号投入抗清战场上。指挥忠贞营强攻荆州的李过就面临了和李来亨相同的形势,当时忠贞营攻打荆州,而湖广督师何腾蛟则率部驻守岳阳一带防备清军。

  可是何腾蛟麾下兵马不战而逃,还不把清军抵达岳阳附近的战情告知于李过,结果就使得清军可以从容长驱直入,突袭了正在不留预备队、全力猛攻荆州的忠贞营侧后翼,使得闯军余部遭到了极其重大的打击。

  但是李来亨此时的情况又和后来的李过并不完全相同,谭泰也和后来奔袭忠贞营的勒克德浑不同。

  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谭泰根本没有和闯军立即开战的准备,他听从鳌拜的建议,绕开谷可成的防线,从砀山县附近渡过黄河。

  目的并不在于从侧翼突袭闯军,而只是为了试图加强清军在谈判中的地位。

  所以清军渡河以后,并没有抓住这难得的战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向马牧集附近,而是先放纵部队四处争抢刘良佐逃跑时留下的大批军资辎重,之后又慢吞吞地先南下走到徐州和归德间的大道上。

  这条大路上另有一支军队,也在向西行军。

  那就是史可法千方百计拼凑出来的徐州剿总解围军——这支军队主要由淮扬巡抚路振飞的抚标和史可法的督标组成,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准备前往马牧集附近,实现史可法“东西并举”的战略,把陈永福、袁时中兵团救出来。

  但现阶段的直接目的,则是准备先前往砀山县附近,和正在那里组织河防的刘良佐汇合。

  他们当然不知道刘良佐早已跑得没了影,现在从砀山县南下,也走进这条大路的是谭泰的五千清军。

  这一切都太让人意外了,清军和明军在黄河南岸的狭路相逢、短兵相接,则是一切意外中最大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