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02章、华人人才库(2)_仰望之脑域科技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科学院院士。”

  从数据看,迈入21世纪华国经济高速发展,成为了全球第二经济体,并已显露出可能超越米国的态势后,华人出国后又归国的比例已大幅度提升,且已逐渐超过了留在国外的比例。

  “若那些著名大学不加以限制,单单以成绩作为入学标准的话,校园里将充满亚洲面孔,把占据北美主流的盎克鲁撒克逊后裔、非洲后裔,挤到没有大学可上,沦为校园里少数派的程度。”

  嗯,这个说法虽有夸张,但还是也一定的道理和数据支撑。虽说华国的教育体制以及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方式未必都是正确的,但华人普遍重视教育的意识却是无与伦比。

  哈佛大学就出现过种族歧视案,其实就是哈佛的校董会感到害怕了,要不限制的话,今后哈佛大学可要改用华文授课了。这在声称民主、平等的国度里,的确十分搞笑,也被舆论批评为“逆向歧视”。

  “亚裔是教育平权思想最大的受害者。例如,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中,亚裔的录取的SAT成绩需比白人、西语裔、非裔的成绩分别高出50、235、280分。哈佛大学的录取中,亚裔需要比白人、西语裔、非裔分别高出140、270、450分。”

  在加州大学系统尝试提出“教育平权法案SCA5”的2014年,加州大学录取的新生除去国际学生和种族不明之外,29%是白人,41%是亚裔,25%西语裔,5%非洲裔。

  除华人外,或许犹太族算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,但他们的人口基数,怎么能和华人相比呢。

  而放眼硅谷,多少巨头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,都是由华裔担纲,在他们的技术部门里,甚至日常工作交流都是讲中文的。

  想到这里,马由和星儿讨论起如何实施这个“华人人才库”计划来。

  “首先,应给与人才对应价值的合理待遇。”

  要让这些在海外的华人,愿意回到祖国或在蓝星公司工作,第一要素就是找准他们的诉求。无论是生活待遇上的需求,还是工作上、学术上的追求。但现在华国局限于体制和薪酬体系,很难吸引他们。但随着蓝星公司日益壮大,无论是名声还是实际提供各种科研、教学的条件,却可满足他们的事业需求,至于待遇问题,马由从来不是那种想从员工身上刮油的老板。

  即使这样,估计还是有不少人只愿意留在国外工作。这也不要紧,蓝星公司将在英国建立研究院,以后还会在弘崆等地区建立研究院。主要就是安置这些海外归来的学者。当然,这类人就没有进入蓝星核心的研发体系中的可能,只会安排他们的发挥余热,做一些外围科技的研发而已。

  “其二,成立海外华人精英人才库。”

  人才库的建立可用商业手段,如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