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6章 山地式救护_人生在世天地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来背吧。”

  看着这个女孩子身高应该在1米66上下,估计有点份量。

  至于这么背人,相永强以前训练时接触过。

  李树星重心太高,陡坡背人不合适;舒辉是能背,但最合适的还是永强和相伟荣两个。

  知道堂哥似乎有点没理由的讨厌这个漂亮女人,永强特意这么说。

  “好,下边平一些再换人。“

  又对宫雪母亲道:“放心,既然遇上了,一定安全的送你女儿下去。”

  “谢谢,谢谢!...”

  宫雪母亲连声感谢,说出来的是沪上话都不自觉。

  无所谓,听得懂。

  两条背带背上,调整好,相永强站低一级台阶,右手扶栏杆,蹲下稳住重心。

  齐心合力,让宫雪坐在那根横着的登山杖上,相永强提醒她抱紧。

  起身,这时他的两只手是不需要去提宫雪的两条腿的,因为女人是坐着的,就是坐久了屁股会有点疼。

  登山杖换成块板子会更好,可条件有限,没办法。

  如果没这根够结实的登山杖,都会让堂弟从女墙那下长城,去弄段够结实的树枝来。

  长城靠内侧相对低矮,翻下去再爬上来,对堂弟来说小菜一碟。

  长城这一段上下的其他游客看到这一幕,好些人都在那叫好,不仅国内的,有几个五、六十岁的蓝眼睛游客也看到了。

  年纪最大的一个黄毛兴奋的对几个同伴说:“我的上帝!那是标准的山地师单人背负救援法,多少年了,战后我都是第一次看见有人用这办法救人!...”

  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,德语。

  没错,这是二战德军精锐山地部队必学的救护方式之一,就是为了山区单人运送伤员。

  山地背负,必须将两只手解放出来。

  不过这种方式可不单二战德军会用,华夏运用得更早,大概从山区有人开始就会了,只不过没多少外人见过而已。

  这下后头舒辉和导游跟着,前边是相伟荣与李树星保护,以防万一。

  很快,就下了这段最危险的陡坡,地形稍平。

  这时几个外国人凑过来,领头的一位将自己手中的一根登山杖收纳后递给相伟荣,叽里咕噜一顿说。

  他们也带着个翻译。

  “你好,这位是西德来的汉斯先生,他说自从二战结束后,就再没见过这样专业的陡坡山地救护,他和他的伙伴向你们致敬!

  上边太陡,他年纪大了,就不上去了,这根登山杖送给你们。

  单根登山杖坐着时间稍长,伤员的臀部就会很不舒服,两根就能长时间背负。”

  “谢谢!”

  不客气,接过来,让永强停下。

  把人卸下来,背架再加一根登山杖,这下坐上去就舒服了。

  如今八达岭长城没索道,只能一路背到底。

  永强背了段之后,换李树星。

  比往上登快,之后没再换人,大块头都没觉得多累,就把人轻轻松松背到了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