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260 折戟的木兰花和蓬勃的全球化_纽约1995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定的“修饰”成分的广告片,都能轻松通过不太严格的审查,然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或者报纸上。

  由于之前艺术院线放映积攒的好口碑,和临近世纪跨年的好口彩,《海上钢琴师》的票房还真不算差,感恩节之后的首个周末,收到票房900万。

  《木兰花》则只能“有限上映”拖时间、通过网络评论和媒体宣传保口碑,要是在金球奖的提名上有所收获,等到一月份就可以放开放映,希望能够靠奖项和提名带动该片的票房。

  如此慌慌张张折腾了两天,就到了十一月底,华盛顿的西雅图又爆了大新闻。

  几十家社会团体联合起来,准备组织一场西雅图大游行,参与的人数据说将达到十多万人。

  示威人群是针对11月30日在西雅图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而来的,提出的口号就是“反对全球化”,并且要求美国退出包括WTO、世界银行、国际货币组织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国际组织。

  好处是,这一下大家的注意力从阿汤哥和《木兰花》这里被吸引走了,使得韦德马克映像的拖字诀取得了成功。

  坏处是,非常不巧,这一天,白奎因正在西雅图。

  经过了小肯尼迪的引荐,在外交关系委员会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参议员克里斯托弗·多德同意出面帮助爱沙尼亚游说加入WTO,相关的谈判已经完成,就等着11月的西雅图部长级会议的机会,签约认证了。

  爱沙尼亚毕竟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,能够吸纳爱沙尼亚进入WTO,其政治意味远大于美国获得的实际利益。

  借着签约的机会,爱沙尼亚外交部长托马斯·亨德里克·伊尔维斯再次来到美国,诚意邀请和白奎因见面,说是当面感谢白奎因在爱沙尼亚加入WTO进程中的卓越贡献。

  白奎因在好莱坞为《木兰花》的事情,忙得焦头烂额,本来没什么心情去见一个外国官员的,但是卡门凯斯一番话,扭转了白奎因的决定,于是在11月29日抵达了西雅图。

  卡门凯斯早已等在酒店,前几天她陪着外交部长夫人伊芙琳在纽约、洛杉矶等地转了转,拿着白奎因的卡,给外长夫人刷了不少东西,装了几大箱寄回国去了。

  不寄不行啊,外长为了表示为国节约,和其他商务部长等官员是坐民航飞机来到美国开会的,行李不能太多。

  卡门凯斯虽然将事业的重点转到美国,并且在纽约开始学起了表演,但两人依旧见面的机会极少,白奎因事情本就多,难得空余时间还得在几个女人之间分配,要不是丽芙泰勒去新西兰拍《指环王》了,伊娃·格林结束了纽约大学的交换课程回到英国继续进修戏剧,少了两个粘人家伙,两人幽会的机会将更少。

 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