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九章 伊德利斯东游日记(二)_大宋帝国征服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!整个中国东部海洋上的商路,大半集中到此处。处于两条长达数千里的江河河口处的衢山岛,拥有最佳的地理位置。除了岛屿上的水源问题,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限制这座港口的规模而不能继续发展。

  当我早前下船的时候。就看见有许多由两条窄长的木条修成的平行通道从港口延伸入岛内。一辆辆的马车的车轮就架在木条之上。马车被挽马拉着,沿着木条而前进。这一种很奇特的道路,被称为轨道,而行驶在轨道上的马车,则被称为有轨马车。我在海上游历的十几年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道路,很明显轨道是这个国家所独有。

  如果说在普通的道路上,最强壮的挽马能拖起六千斤的车辆,那么在轨道上,它们就能拖起四五个六千斤重的车厢。一节一节满载的车斗就挂在四匹挽马之后,沉重的载货却被轻松的拉动,如果车斗再多一些,就有些像是拥有百足的蜈蚣。借助轨道的运力,港口中从不积压货物。来到衢山的四方货物,下船后就直接被运到岛中的仓库区存放。等到商货出售以后,又通过轨道可以很方便地运送出来。

  听李所说,本是用于矿山坑道中的轨道,现在却遍及整座岛屿。这是四年前,由一个姓武的工程师来主持修建。所谓的工程师,是中国的各项工程的指挥者和规划者,就像西方辅助国王的学者,他们佩戴着由皇帝颁发下来的徽章。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。

  中国的工程师,分为机械、船作和营造三种,都分为四级。最高一级称为大工。衢山船坊的第一任大工匠,就是一名船作大工。每一个大工,都必须有着足以让人信服的功绩才能获此殊荣。就像主持修建衢山轨道的武姓工程师,他是在轨道系统顺利运营两年后,才晋升为营造大工,成为当世仅有的四名营造大工之一。

  能见识到如此精巧而完美地运输系统,的确让人兴奋。不过我总觉得这个国家隐隐的有些排外。到了衢山后,我发现这里的客栈房价要比泉州高出许多,所以我在岛中的一个小镇上租了一间房屋,并借给李来合住。但我出面租房,却引来了被称为保长的官员过来查验。我一个四十多岁的旅行家,却被小上十岁的年轻人,用审问犯人的眼神来审视,这样的感觉很糟糕。

  再想起泉州的那些教友。他们所住的番坊,远离城市的中心。周围有高高的围墙,与当地居民隔离。而且他们还不能购买房屋,只能租用。穆罕默德为了定居在中国,花了一大笔钱,才娶到一个在当地嫁不出去的妻子。虽然这种法令有着很完美的借口,但对外来者的歧视却是显而易见的。

  看起来,也许我在中国的时间会过得很艰难。不过若是与被邪恶的十字军占领的耶稣撒冷比起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